close

  《蘭考蹲點報告》“專項整治”
  爪營鄉各處的顯示屏上,不停滾動著“營造清潔生活”的字樣
  “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”是優美田園鄉村的詩意寫照,而雞糞遍地、蠅蟲滿天也往往是鄉村的真實狀態。在蘭考縣委班子抓的19件惠民實事中,第一件就是城鄉環境衛生清潔,而被整改的,也不僅是衛生,更是百姓的生活習慣。
  除了環境,蘭考還就收集群眾的9725條意見,細緻地進行了“梳辮子”,歸類了11項問題,設立標準,進行專項整治,使鄉村終於“舊貌換新顏”。
  □東方今報記者 肖萌/文圖
  ◎“網絡式”清理
  距離蘭考縣城12公里的爪營鄉,在1996年就被省里評為“奔小康科普示範鄉”。
  該鄉鄉政府門前的振興街,如今小販的吆喝聲一如既往地此起彼伏,商鋪林立但乾凈整潔。
  5月8日,40個嶄新的藍色大垃圾箱整齊排列在鄉政府院內。當晚7點,600個50升綠色垃圾桶也已運到,它們將和垃圾箱一起,在第二天被分派到鄉裡的15個行政村。
  這些東西,鄉裡花了不少錢。除此之外,鄉裡還買了80輛垃圾清運車,建了一個和城市裡一樣的垃圾中轉站。
  每個垃圾箱7000多元,運輸車每輛1000多塊,中轉站是租的設備,一年要5000多塊,鄉政府和設備公司一下子就簽了幾十年的合同。
  38歲的鄉黨委書記郭戈,把爪營的衛生清理環節稱為“網絡”:專人清掃衛生,村民把垃圾扔進垃圾桶,由專人集中垃圾桶倒進大垃圾箱,統一運送到鄉中轉站進行銷毀。
  而這樣的“網絡”,在蘭考鄉村還屬先例。蘭考將整治環境衛生列入首批11個專項整治內容之中,而“抓細”,則是專項整治的要求。
  看似簡單的垃圾扔、倒、銷環節,讓郭戈費了不少心思,不僅是花錢買設備的事,更難的是改變百姓多年的生活習慣。
  ◎拒絕“死角”
  解決“垃圾圍村”問題,群眾是最大受益者。
  縣委規定農村環境整治標準要求:無暴露、積存垃圾,無零散垃圾,無衛生死角,房前屋後無亂堆雜物、柴垛現象……可是,雖然老百姓都想乾凈,可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自覺清掃。
  “這是習慣問題,我從小在農村長大,咱也不可能和城裡人一樣講究吧?”土生土長的爪營人丁文普說。
  爪營的各個村裡原來只是壘砌了垃圾收集點,讓村民靠自覺整
  垃圾,但效果不好。
  於是,在2月份整治初期,鄉政府工作人員就每天在鄉裡和村裡打掃衛生,並挨家勸群眾打掃、保持。
  “村民也分先進和後進,我們每天去打掃,讓有覺悟的村民不好意思再扔,再專門‘攻剋’那些覺悟低的。”鄉黨委副書記胡良霞說。
  而在村民能自覺維持環境衛生後,為了讓衛生體系變得更“洋氣”,郭戈就跑到垃圾設備廠,據鄉村情況定做了這幾十萬元的垃圾箱、垃圾桶、清運車。
  垃圾桶是50升的小桶,這樣村民就不會積攢垃圾;垃圾箱定做成三面可掀蓋,帶有軲轆的,清運也方便;而清運車,則是農民也會騎的三輪車,還特意設計有掛鉤和翻鬥。
  人性化和方便的設施,讓老百姓的“移風易俗”,也變得簡單多了。
  ◎村裡有了“美容師”
  從4月22日,通過會議徵集、登門徵集、熱線徵集、網絡徵集等方式,蘭考僅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就有9725條。
  之後,他們又對征求到的意見,進行“梳辮子”,共梳理“四風”問題39個方面,394條,民生問題8個方面,326條。
  每一個方面的問題,就要有一個對應的解決方法,而對於環境衛生,蘭考全縣則推出了“一分錢工程”。
  留鄉的每人每天出一分錢,一年3.65元,被各鄉用於成立專門的保潔隊伍。這讓享受環衛服務,不再是城裡人的“專利”,而蘭考農村裡,自此也有了自己的“美容師”。
  爪營鄉目前有84名專職保潔員,除了“一分錢工程”的資金,鄉裡每年還會給每名保潔員3000元的生活補貼。
  程莊村77歲的劉桂蘭說:“現在每天早上6點半,保潔員都打掃每條街道,一年3塊多錢換來乾凈,有啥不願意出的啊。”
  相對於城市人的衛生費或物業費,這一分錢要少得多,可換來的,卻是同樣甚至更好效果。
  去年夏天,爪營鄉程莊村還是垃圾成堆,臭氣熏天。而如今,各條街道上除了少量飄落的樹葉,看不到任何垃圾。
  ◎紅白事的“新標準”
  《紅白事大操大辦問題專項整治》,同樣是11項整治之一。
  蘭考縣的每個村成立紅白事理事會,由村幹部和村民組成,村裡凡有紅白事,理事會成員都會參加,進行自治監督。
  在三個月前,爪營鄉的紅白喜事上,吹響器、放煙火、唱大戲是“必須”環節。當然,接待親朋,8人一桌,上18盤菜也是“標準”。
  “村裡人是相互攀比,如果你辦的排場沒人家大,就有種低人一等的感覺。”程莊村紅白事理事會副會長楊玉明說,村裡甚至也有人為了場紅白事的“面子”,而負債纍纍。如今,紅白事理事會統一要求,每桌10盤菜,不准吹響器,不准放煙火。誰家想大辦,先給村裡交2000塊錢,這錢用於村裡基礎建設。而每逢誰家辦事,也都會提前給村幹部打個招呼,理事會成員也會及時去做他們工作,“光吃飯一項,就能省下來一萬塊錢,僅不吹響器一項,也能省3000多塊錢”。
  “群眾得有一個改變過程,村幹部必須得引導,徹底去掉不良的風氣習慣。”程莊村67歲的村民楊玉明說,老百姓誰不想省錢啊,以前都是為了掙面子,而現在全村統一了標準,就沒什麼可攀比的了。
  ◎長效
  蘭考縣首批的11項專項整治中,還包括《國有房屋違規出租出售問題》、《違規借調教師問題》、《評比表彰過多過濫問題》、《城市規劃區內私搭亂建問題》、《公款消費不規範問題》等。
  每項整治都分為集中治理、檢查驗收、鞏固提高三個階段。治理只是治標,最終目的,也是為了建立長效機制,讓百姓自治。
  蘭考縣將每類問題都歸類,形成材料逐級上報,每條問題後,都有責任人姓名、責任單位,甚至是電話號碼,分工到人。
  他們通常的做法,也是通過走訪群眾徵集問題,制定解決方法,解決後對群眾回訪意見,回訪時繼續徵集新的問題。而如此循環,百姓也很滿意,也願意配合。
  對此,郭戈的體會是:村民不能被硬性管理,政府引導是必需的,但要人性化,用無形自治,才是長效機制出路。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好的生活習慣 讓蘭考鄉村破繭成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lgkefxzxf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